【农村金融时报】
农商银行作为中小型金融机构,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。主动强化风险防控是推动农商银行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。
风险防控已不再是以往“一条指令、一个动作”以及“指哪打哪”的简单遵守行为,而是作为引领农商银行实现自身发展的内在指引。
在经营管理中,信贷风险是最大的风险,信贷成本是最大的成本,农商银行的信贷风险防控时刻不能松懈。
首先,应完善信贷人员准入、培养、考核和退出机制,采取公开竞聘、资格考试、岗前培训等方式,科学地选聘客户经理,把优秀人员选拔充实到信贷队伍中来。
其次,应强化信贷人员培训,加大对信贷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,不断提高客户经理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。
再次,应积极探索和完善信贷人员的考核和激励办法,最大限度发挥信贷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。建立贷款质量监控制度和贷款风险预警体系,明确风险评价、检测的工作内容及业务流程,充分运用业务系统,对贷款用途、主体、担保条件等风险因素进行动态管理、跟踪监测,尽早发现信贷条线信用风险。
最后,应建设独立的审贷体系和专业化的风险评价人员队伍,根据国家宏观经济环境、产业政策、法律法规及信贷经营战略规划,全面评价贷款风险,预测贷款收益和风险匹配情况,严格审查贷款发放条件。贷款出现风险后,不能简单的“一包了之、一转了之、一核了之”,应将清收处置重心转移到成本较低的自身清收上来,依靠自身清收来化解不良,靠发展不断消化不良,切实实现不良贷款的真实、有效下降。
此外,更应坚持“支农、支小”的战略定位不动摇,坚决摒弃“贪大求快”,必须坚定不移地往服务“三农”走、往服务实体经济走、往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,不断增强服务“三农”功能,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高科技农业、绿色农业、生态农业的支持力度,依托地方政府力量,全面推广“文明诚信幸福村”打造,有效扩大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和小额信贷覆盖面,发挥“以客户带客户”的作用,实现客户数量和信贷规模的稳步增加,进而逐步调整信贷结构,有效分散风险,切断信贷风险向案件风险、声誉风险、流动性风险传染和转化的路径,切实提高自身免疫力,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。
作者单位:山东莱芜农商银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