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农村金融时报】
目前,农商银行金融科技存在技术依赖风险和网络安全风险,一旦出现问题,可能会导致系统性风险。这就要求农商银行用好科技创新这把“双刃剑”,把握好金融科技创新与风控嵌入度,通过人工智能、大数据这两项技术,充分发挥其在数据收集分析、风险定级及预警等领域的重要作用。
金融科技创新是银行业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。通过金融科技的创新应用,有利于促进经济健康、可持续增长,对于推动经济增长模式转变、提高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重要意义。尤其利用大数据、人工智能,金融业能够对客户进行画像并实施精准营销,提高了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、渗透率和效率,降低了金融服务成本,也可以让金融风险防控工作变得全天候、无缝隙。
创新和风险总是并存的,既要看到金融科技对稳定和控制宏观金融风险具有正面作用,又要看到金融科技对宏观金融风险带来了新的触发因素和乱象。金融科技是一项系统复杂工程,通过科技手段创新出来的产品,跨界嵌套,业务模式相当复杂,由此也增加了风险的识别难度,再加上技术创新风险传播速度快,很难控制,一旦风险爆发,其影响力超出传统金融风险。同时,金融科技创新具有的跨界性既带来了运用场景的丰富多变,也为实施综合监管带来了较大难度。
针对这样的特点,金融机构在开展创新时,要做好风控设计。
首先,金融机构必须进行风险自控。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是实施有效金融监管的前提和基础,没有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,外部监管的效果将很难保证。
其次,监管创新工具要贴近市场。依托当前的监管模式,尽快搭建可共享的监管数据平台,并开放数据输入接口和查询平台;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优势,建立金融风险预警监控系统,实时监管银行资产质量、金融资源利用效率等内容,实现风险早发现、早化解。
再次,应坚持“堵疏结合”监管导向,既要堵住监管套利的通道,又要疏导资本市场的定价环境,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。同时,充分利用科技力量转型监管思维,以“预测引导”模式提前和动态地监测风险。
最后,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,既需要金融机构练就效益与风险的平衡术,也需要监管部门及时进行制度创新,强化金融科技成果在系统风险防控中的转化和运用。